主題:工業藥學與基礎教學研究 (微免)
資料提供者姓名:林文博 助理教授
學歷:大學:藥學系74期
碩士:國防醫學院藥學研究所
經歷:國軍新竹醫院藥劑官,國防醫學院微生物及免疫學科助教、講師、助理教授(現職)
最想與校友分享的一句話:不做第一、只做唯一
內文:
個人目前服務於國防醫學院微生物及免疫學科,研究領域以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為發展方向,主軸有四個:
1. 新型β-lactam抗生素fluoroquinolone衍生物之化學治療:主要是研究新合成藥物對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抗菌活性與機轉, 那為什麼要研究這個G(-)細菌?動機為何?因為它是機緣性的、院內感染機率高的多重抗藥性致病菌, 尤其是燒燙傷病人或是免疫不全的病人,不感染則已,一感染就很難治療,對於我們國軍外傷、創傷之軍陣醫學也是影響甚大, 因此本實驗室選用了兩類常用的Broad spectrum藥物分別是b-lactam類抗生素與Fluoroquinolones類抗生素, 兩者經coupling reaction後合成新fluoroquinolonyl b-lactam derivatives (Fig 1),希望產生新的抗菌活性,能夠解決Pseudomonas aeruginosa產生抗藥性這種愈來愈令人頭痛的問題。
Fig 1. Fluoroquinolonyl b-lactam derivatives
2. 登革熱疫苗開發:登革病毒為一具有外套膜之正鏈RNA病毒,主要由節肢動物媒介傳染,目前,登革熱仍在世界各地流行,於東南亞更有日趨嚴重之狀況;然而到目前為止,登革熱及登革出血熱仍然盛行於南臺灣,並且每年皆有本土病例及境外移入之病例發生,目前除了降低病媒蚊密度外,尚無有效的控制方法,因此發展有效預防四種血清型登革病毒感染的疫苗一直是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標。本實驗室以研究脂肪小體登革病毒NS1(Fig 2)及Amphotericin B對腸道黏膜相關組織的免疫刺激效果,藉此發展出一種能克服腸道耐受性且有效提升免疫保護力的登革抗原口服疫苗,有助於提升國內疫苗製造技術的水平。
Fig 2. Construction of recombinant plasmid pLL-601 for expression of DEN-2 NS1 antigen vaccine.
3. 以細菌酵素合成新型抗生素之研發與相關基因選殖:應用單一步驟來自以細菌酵素催化方法合成抗生素是一種降低成本、簡化程序、安定產物,以及符合環保之潛力性作法。最近本實驗室以基因工程方式選殖出具有能催化藥物合成(Fig 3)特性之基因,希望這個酵素的發現能提供製藥工業新的研發方向,以及在化學合成方法之外的另一項選擇。未來本實驗室會持續研究如何增加酵素的產量,以及降低酵素的生產成本,將來可以做為工業用途。
Fig 3. Bioautographic examination of ampicillin synthesis by enzymatic catalyzation
4. 產黑色素菌(Fig 4)之研究:治療感染時,若是致病菌會產生黑色素,會不會對抗生素活性有所干擾?本實驗室之前研究發現在細菌黑色素存在下,明顯會降低某些藥物(如Kanamycin、Ampicillin、Tetracycline、Cephalexin、Polymyxin B等)之抗菌活性;最近更在Molecular Level、Protein Level及Colony Level的研究顯示,黑色素基因及產物可能與細胞突變之關連性,未來將進一步評估其基因重組效率以證實上述假設。
Fig 4. Melanin production on TYT agar plate.
p74林文博